(2014年第二期处级班第五组论文)
【摘 要】“十八大”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国务院也于今年3月12日颁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文件对城镇化建设的各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划,这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站在战略的高度对城镇化提出的新要求,是国家对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推进城镇化建设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着重从在推动城乡公租房、廉租房建设,在工业园区大力推广廉租房建设和在农村建设美丽乡村三个维度研究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城镇化,廉租房,公租房,美丽乡村,幸福阳江
【正 文】目前我市各县(市、区)把城镇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了城镇化规划建设力度,城镇化出现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市城镇化率为45.6%,比2012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但我市总体城镇化率还比较低,必须在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同时,抢抓机遇,集中资源搞好城乡建设,吸引优势产业、优秀人力等资源要素向城镇集聚,并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留住这些产业、人口资源,以实现城镇化向前推进。
一、城镇化现状分析
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顺应发展规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目前,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产业和人口向中心城镇集聚,大量的农村人口开始向城镇迁移,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开始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我市城镇化率也越来越高,2013年达到了45.6%,但远远低于全国国城镇化率53.7%,更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由于大量劳动力涌入城镇,住房供需关系出现严重不平衡,商品房价格始终居高不下,远远超出社会大众的承受能力,“房价过高”、“住不起房”已经从单纯的经济问题演化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民生问题,成为当下社会低收入群体共同的“心头痛”,这也进一步限制着城镇化向前推进。
二、推动城镇化的探索
影响城镇化推进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片面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的错误做法,导致很多地方出现商品房过剩,大部分群众却买不起房的奇怪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政府对城市整体规划不尽完善,房地产开发商受利益驱使大兴土木,小部分投机者为谋利益非法炒房,致使房价走高。整体上看我市生活水平与房地产开发规划出现偏差。我市作为一座新兴的滨海城市,城市面临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要建设成为现代化滨海城市,寻求有效的方法解决广大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难问题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本市城镇化现状、群众住房供需、房地产开发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结合阳江本地实际,本文提出从三个方面协调城乡发展,推动城镇化发展。具体是在城区推动公租房、廉租房建设,在工业园区大力推广廉租房建设,在农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推动城乡公租房、廉价房建设
1、廉租房。廉租住房简称公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廉租房的分配形式以租金补贴为主,实物配租和租金减免为辅。廉租房房源多样化,包括新建住房、空置楼盘、改造危房、老旧公房等。廉租房只租不售,面向城市特困人口出租,只收取象征性的房租。
很显然,“住有所居”的保障标准就是有房住,保障对象应包括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而廉租房也正是这个标准的具体体现。廉租房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是“好钢用在刀刃上”,政府可以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用到最需要的人身上;二是资格审查难度大减。由于符合条件的申购人数大幅减少,审查认定的工作量随之剧减。并且,不具备产权性质的廉租房,也避免了很多“投机”。
2、公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简称公租房,是指由国家提供政策支持,各种社会主体通过新建或者其他方式筹集房源、专门面向中低收入群体出租的保障性住房,是一个国家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租房不是归个人所有,而是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用低于市场价或者承租者承受起的价格,向新就业职工出租,包括一些新的大学毕业生,还有一些从外地迁移到城市工作的群体。
在我国原有的保障性住房中,廉租住房的供应对象是最低收入群体,经济适用房的供应对象是中等收入群体。而公租房的供应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新就业职工和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供应范围。之所以将发展公租房建设作为解决当前住房困难问题的政策选择,是因为公租房相较个人购买、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个人出租等方式所具有的比较优势:
一是公租房有利于引导国民“先租后买”,合理住房消费。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购买住房,另一种是租赁住房。据了解,在发达国家,首次购房人的年龄比我国要大很多,年轻人长期租房是一种普遍状态。在日本、德国,首次购房人平均年龄为 42 岁,法国为 37 岁,美国也在 30 岁以上,英国在近年间超过 32% 的家庭靠租房解决居住问题,而在我国现阶段,国民太过关注购房,而租房则处于相对被忽视的境地。鉴于此,政府应在正确引导国民的住房消费理念方面有所作为,即住房应“从租到买、由小及大”。公租房为居民提供可租赁适当房源,这不仅可以引导鼓励居民租房,减轻中低收入群体购买住房的经济压力,而且可以减少“被买房”群体的数量,对抑制过高房价起到积极作用。
二是公租房有助于克服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弊端。首先,公租房扩大了保障范围,有利于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因为廉租住房只面向最低收入群体,经济适用房尽管保障对象是中等收入群体,但其价格仍然偏高,甚至部分地区的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价格相差无几。由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三者之间不能实现对接,形成两个数量庞大的“夹心层”,即收入超过廉租住房申请标准、但无力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人群和收入超过经济适用房申请标准、但无力购买商品房的人群。而公租房则是面向中等以下收入群体出租,在保障范围上实现了与商品房的对接。其次,经济适用房是产权房,存在套利空间,且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分配,极易诱发权力寻租现象的发生,而公租房则是面向中等以下收入群体出租住房,不存在引发上述弊端的空间或土壤。
3、推进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的重要意义。尽管我国公租房制度和廉租房支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其本身具有的价值不容忽视。廉租房和公租房覆盖面较广,不仅包括本地中低收入家庭,还将惠及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这些群体原不在保障范围之内,只能硬着头皮到市场上租房、买房。大规模地增加廉租房和公租房,可以分流相当一部分购房需求,减轻商品房供求压力,从而稳定房价。由此可以得出,推动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能最大限度满足各阶层人群的住房需求,从而对我市建设和谐城市、幸福城市和推进城镇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符合我市现阶段的发展需要。
4、如何推进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推动形成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需格局,有效保障城镇常住人口的合理住房需求。从而达到吸引优势产业进驻,留住优秀技术工人为地区发展服务的目的。政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健全住房供应体系。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对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租售并举、以租为主,提供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满足基本住房需求。稳定增加商品住房供应,大力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推进住房供应主体多元化,满足市场多样化住房需求。
二是健全保障性住房制度。建立各级财政保障性住房稳定投入机制,扩大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完善租赁补贴制度,推进廉租住房、公租房并轨运行。制定公平合理、公开透明的保障性住房配租政策和监管程序,严格准入和退出制度,提高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
三是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调整完善住房、土地、财税、金融等方面政策,共同构建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编制城市住房发展规划,确定住房建设总量、结构和布局。确保住房用地稳定供应,完善住房用地供应机制,保障性住房用地应保尽保,优先安排政策性商品住房用地,合理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严格控制大户型高档商品住房用地。实行差别化的住房税收、信贷政策,支持合理自住需求,抑制投机投资需求。依法规范市场秩序,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建立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现全国住房信息联网,推进部门信息共享。
(二)在工业园区大力推广廉租房建设
1、我市工业园区员工宿舍供需现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我市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的区域优势,通过重大项目带动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推进园区建设,全市工业发展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初步建成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等一批工业园区,顺应了广东省未来发展的战略趋势。各个园区均制订出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快入园建设。已有大批企业落户我市工业园区并已投产,一个良好的开发经营格局日趋形成。随着大量的企业落户我市,企业生产需要大量务工人员,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近年来,基础比较好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都出现了民工荒,我市现有企业也存在长期招工难的现象,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要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要留住人才,除了出台一些招揽人才的优惠政策外,还可以从满足人的“衣、食、住、行”最基本生活需求来考虑,而住房问题,也就是“家”的问题,是目前打工一族最难解决的问题。虽然大部分企业在建厂时也会考虑建设一些员工集体宿舍,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生活需求。通过走访珠三角地区一些企业了解到,珠三角地区有许多企业的员工宿舍都出现空置,而企业周边的私人出租屋、钟点房却生意火爆。我市工业园区也同样存在这种现象,有些外来夫妻员工为了能更好地享受生活,只好放着好好的集体宿舍不住而青睐外面乱哄哄的平房、窝棚。由此看来,企业的员工宿舍已不适应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生活需求。
2、在工业园区大力推广廉租房的重要意义。随着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方针的实施,外来务工人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逐渐得到社会各界认同,尊重和理解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障外来务工人员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扎根企业,安心工作,已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因此,建设外来务工人员公寓式廉租房,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第一,外来务工人员入住公寓式住房,可以将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接到身边,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不但可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还可以让他们享受到与城市人一样的居住环境和服务,尽快融入当地生活。对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和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及归宿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议。
第二,园内企业不需要各自为政建设员工宿舍,不但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和资金,既为国家资源的合理应用作出应有的贡献,又为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还大大方便了企业内部管理,反过来又能节约管理成本,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可谓是一举两得。
第三,可以吸引园区周边农村的富余劳力进入企业务工,对有效聚集提升园区和县城人气,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与中央的政策也是吻合的。随着社会的发展,阳江的工业也呈现出磅礴发展的势头,这就出现了和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一样的问题:招工难问题。专业技术人员需大于求,而照成这样的局面有比部分原因是企业没有给员工提供合理的保证,包括住宿问题。而农村剩余大量劳动力,除了农忙时节,其余闲暇时间也只是在家呆着,导致农民总体收入不高。建设园区员工宿舍,可以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极大地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第四,可以减少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动,方便流动人口的管理。面对流动人口总量的急剧膨胀,犯罪率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很多流动人口密集的场所如小旅馆、网吧、汽车租赁行等作为一个与外来流动人口直接接触的窗口,人流量非常大,背景复杂,案件频发,成为公安机关重点管理,又很难管理的区域,人员流动性加大,犯罪率上升,通过建设园区员工宿舍,让流动人口有一个稳定的家,大大降低了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动性,对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第五,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低。可以促使处来务工人员用挣到的工资在阳江消费,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地方消费,还可以带旺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
3、如何在工业园区推动廉租房建设。由政府牵头,统一规划,在规划建设我市工业园区的厂房、员工宿舍等基本设施外,规划建设一个外来务工人员配套生活服务区,建设一批公寓式廉租房提供给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同时配套相应的饮食、文化娱乐、商业服务、子女教育等设施,为外来务工人员创造一个舒适、安全、健康、文明的社区环境。公寓式廉租房的建设,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
一是由政府争取上级支持,统筹资金,集中建设,通过招标引入社会物业管理公司管理。
二是由政府与企业携手,采用“集资廉建”(即由企业购地兴建,政府减免建设过程中的有关税费,建成的住房用来满足外来务工人员的租用)方式,按照“政府支持、政策优惠、企业自建、统一管理”的原则来建设管理。
三是由政府按照企业入园优惠政策,制定建设标准、租金标准和物业管理收费标准等,引入社会开发商参与建设管理。政府可根据自身实际,与房地产开发商进行合作,给予开发商一定的政策优惠,如适当降低地价、减免税费、提供政府低息贷款等,以政策换房屋,实现多样运营模式。开发商靠收取租金来收回成本和获得收益。这些房屋不得在市场上销售与流通,但可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出资购买居住。由于这种“廉租住房”建设成本较低,售价比市场上销售的商品房甚至经济适用房的价格要低得多,这样既可吸引更多外来务工人员在当地安居乐业,又减轻了政府负担。
对于公寓式廉租房的管理,可以采取如下方式来租用:
一是只要务工人员被园区内任何一家企业录用,并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且合同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的,都可以在生活区里以优惠的价格租到合适自己的住房。
二是对于长期在园区工作,特别是技术人员或高级技术人员,只要工作满一定年期,则可按照建房成本价来买断廉租房,作为自己的固定住所。
总之,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园区统一管理”的原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建设一个适合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和生活需求的公寓式廉租房生活区,以创出一条吸引务工人员来我市工业园区务工落户的新路子,促进落户我市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城镇化建设
2013年,中央提出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在全国创建1000个“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乡村”。可以说,创建“美丽乡村”是升级版的新农村建设,也是亿万村民的中国梦。
结合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城镇化发展,可以由政府规划引领,选择有代表性的村作为市、县、镇三级试点村,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整合社会力量,鼓励走出去的企业家反哺家乡;发动群众参与,充分利用农村集体土地收益、征地提留等,用五年时间完成美丽乡村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周边农村发展。具体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完善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一要完善道路建设。“村村通”工程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的交通条件,但路面还是普遍较窄,已不适应现代交通工具的要求。建议继续完善“村村通”工程建设,拓宽入村道路,完善村场道路。二是要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建议政府以及环保部门加大对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的投入力度,聘请一批村环卫工人,定点、定时收集处理垃圾;做到一条自然村一个垃圾堆放点,一个镇一个垃圾填埋场、一个污水处理场;加强村闲置土地、村道绿化、美化建设,促进村庄整洁、美观。三是推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目前我市农村自来水覆盖率在35%左右,还未达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90%以上要求,要尽快推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让大部分村民都能饮用到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四是加强文化信息平台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要与信息化结合,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建议加快农村通信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基础互联网络。有条件的村还要设立图书馆、文化站、文化宣传走廊等文化设施,使美丽乡村更富有文化内涵。五要加大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村卫生站建设,全面落实农村医保和社保。取消村民与城区居民的身份限制,试行村民与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统一标准,实现城乡一体化。
另一方面,提高村民行为意识的软件建设,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村两委班子身先士卒。美丽乡村健康发展,人是决定因素。村干部在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要注重提高村民的素质和人居环境水平,在各项工作中要当好表率,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本质要求。我认为首先要从学生入手,学校增设“建设美丽乡村”、“我爱我的家乡”等课程,印发宣传册子,尝试布置由家长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家庭作业,使学生和家长特别是家长在完成这些家庭作业的过程中接受教育,潜移默化中改变落后观念,逐渐从“要我提高”到“我要提高”的转变,树立新时代农民爱护家乡、建设家乡的主人翁责任感。此外,还要“走出去”,组织村民代表参观环境优越的社区典型,让村民感受到卫生舒适的社区生活,挖掘村民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要“引进来”,借鉴优秀社区的建设经验,结合本村实际建设好自己的家乡。三是充分利用志愿者资源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据统计,目前我市有五万多志愿者。可以引导志愿者到试点乡村进行志愿活动,开展村容村貌大整改,“牛皮藓”清除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活动,通过志愿者的榜样效应教育村民,使村民自觉地投入美丽乡村建设。
通过推动城市公租房、廉租房建设和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有效促进我市城镇化向前推进,在完成总体城镇化率达到甚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同时,将阳江建设成为人心和谐、环境宜人的高水平城市,实现全市人民老有所养,住有其居,各司其职,各得其所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