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文章 > 资讯内容
“四风”问题是损害党群关系的重要根源
发布时间:2014-05-23

 

梁涛

 

摘要: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危害甚烈,打击了群众的积极性,损害了党的形象,破坏了党群之间的鱼水关系,拉远了党与群众的距离,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成为党群关系受损的重要根源。要整治“四风”,就要纯洁党员队伍,完善监督体系,改善选举程序,加强制度建设。

关键词:“四风”问题 党群关系 根源

 

  “四风”问题是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由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提出。四风问题违背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危害党群关系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成为党群关系受损的重要根源。

一、 “四风”问题对党群关系危害甚烈

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都是脱离实际,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况。当官做老爷,独断专行,瞎指挥,这就是官僚主义;执行的只做表面工夫,搞面子工程,工作只为了对付领导的检查,对群众的要求置之不理,这就是形式主义。毛泽东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都曾作了深刻的批判。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形象地把官僚主义比喻为“泥塑的神像”;在 1929 6 14 日《给林彪的信》中,毛泽东指出:“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子的东西。”

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是把物质享受放在人生的首要位置,在工作中追求享受安逸,利用职务之便过奢靡的生活。马克思曾经指出,古代国家灭亡的标志不是生产过剩,而是骇人听闻和荒诞无稽程度的消费过度和疯狂浪费。综观历史,“成由勤俭败由奢”是朝代兴衰更替、社会治乱变迁的普遍规律。一个追求享受和奢靡之风的执政党,最终必然脱离群众,被群众抛弃。

从我国的近代史来看,建国之后,从1957年开始,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导致一系列重大失误,使党群关系受损。“左”倾思想就是把个人的主观幻想当成真理,脱离现实,脱离实践,在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驱使之下,做出错误的决策。在1957年的反右扩大化运动中,许多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的破坏;1963年到1965年的“四清”运动,又错打了一批城乡干部和群众;十年“文化大革命”,给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文革至今还影响着人们对党的看法,其对党群关系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其后遗症是严重的。这一次次的重大失误,使党的威信受到很大损害,群众中出现了对党和党的领袖的怀疑和不信任情绪,党群关系受到严重的破坏。

这时没有出现更大的动荡,是由于党群关系主流还是好的,原因有几点:一是长期积累的党的威信在短时间内还没有消散,二是党内腐化现象还不严重,三是党内不存在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主要领导人带头过紧日子,四是文革之后及时拨乱反正,使人们看到了希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多年的改革开放,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们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心中满怀希望,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一些新的不正之风大量产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盛行,以权谋私,搞特权等现象越来越多,官倒私倒,行贿受贿,大吃大喝等腐败现象逐步蔓延。我国还有很多贫困地区,还有很多贫苦的人民还挣扎在贫困线下,但却有不少机关办公楼盖得非常气派,公款吃喝玩乐之风盛行,公务接待超标,公务迎来送往讲排场,公务员沉迷声色现象严重,“为人民服务”变成了“为私利服务”,违背了党的宗旨,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造成党的威信下降,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

历史回顾表明,“四风”问题对党群关系的破坏不容忽视,任由这些“四风”问题蔓延,我们党就会逐渐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后果不堪设想。

二、 “四风”问题是损害党群关系的重要因素

  我们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胜利,以及长期执政的实践告诉我们,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当今,“四风”问题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成为损害党群关系的最重要因素,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死敌。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四风”却谋求个人的或小团体的利益,以权谋私,假公济私,损害群众的利益,无疑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任由“四风”问题漫延,将使群众同党员在行动上不再同甘共苦,进而在思想上与党若即若离乃至离心离德,从而使党脱离群众、丧失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政治优势,从根本上破坏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根本上摧毁党。  

1、    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在感情上打击了群众的积极性,破坏了党群之间的鱼水关系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存在官僚主义的思想,整天浮在上面,耀武扬威、发号施令,从来不真正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了解实际问题,不愿同基层和普通群众打交道,就算下基层也是前呼后拥,走马观花。处理问题凭主观想象或凭一面之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喜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屁股走人,被群众戏称为“三拍”干部。对上吹吹拍拍、曲意逢迎,对下吆五喝六、横眉竖目,甚至不给钱不办事,收了钱乱办事,对群众官气十足、独断专行、横行霸道。

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是孪生兄弟。由于官僚主义盛行,上面官话连篇,下面胡作非为。一些党员干部习惯于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一些党员干部只说空话,不干实事,说一套、做一套。结果会议越开越滥,文件越发越多,实际问题却一个也解决不了。有些领导干部不顾群众的需求,总干一些劳民伤财的事情;还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糊弄上级,欺骗群众。形式主义影响政令畅通,使国家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劳民伤财,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

  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让党和群众离得越来越远,破坏了党群之间的鱼水关系。

2、    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在形象上损害了党的形象,拉远了党与群众的距离

当前一些党员干部享乐主义思想严重,理想信念动摇,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工作上精神懈怠、不思进取,生活上追名逐利、讲究排场。有的整天沉湎于花天酒地、灯红酒绿之中;有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在其位不谋其政。

享乐主义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奢靡之风。当前奢靡之风主要表现在铺张浪费、挥霍无度。一些领导干部生活奢华、骄奢淫逸。有的修建豪华气派的办公大楼,有的热衷于造节办节,有的生活腐化,挥金如土。

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消磨党员的斗志、泯灭党员的良知,不仅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还影响党的形象,降低党的威信,危害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三、 整治“四风”,从根源上远离脱离群众的危险,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整治“四风”,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在思想上警醒起来,在行动上自觉起来,就必须动真格,纯洁党员队伍,通过各种形式严厉打击四风,使好的作风得到申张,坏的作风得到遏制。这样才能使群众看到我党整治“四风”的诚意,使党群关系更加密切。

1、    纯洁党员队伍

当前党内存在四风问题,归根到底是与党员队伍不纯有关。从入党机制来看,现在入党考察放松了很多,只要是向党靠拢的人基本上都可以入党。有些人思想上并不认同党的执政理念,还有不少人根本不知道共产党的宗旨是什么,只是为了政治目的而入了党。这一部分人入了党之后,难以严格按照党的要求办事,往往个人利益看得比群众利益重。当官之后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随之产生,为了个人政治目的大搞政绩工程,不管群众死活,工作只考虑个人名利地位。

要纯洁党员队伍,就要严格入党考核机制,吸收的新党员是思想觉悟比普通群众要高的,是真正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不能与党同心同德的党员干部,要通过各种方式批评教育。

2、完善监督体系

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缺乏监督就会滋生“四风”问题存在的土壤。监督包括了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党内监督是广大党员对党的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党的各级组织要切实以党员标准对党员干部进行要求,检查和督促;纪检机关要发挥职能监督;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党员大会和组织生活会充分行使监督权;人大要建立和完善政治问责制度,切实行使的弹劾罢免制以及主要责任人的引咎辞职制等。通过各种手段,达到管好权力的预期,真正把权力拥有者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党员干部自觉抵制四风问题。

群众监督是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监督。随着网络应用的普遍性,人们在网上对政务问题发表的评论越来越多,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各级领导应自觉接受网络,在思想上真正树立公仆意识,认真利用好网络这一媒体与群众交流,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除发挥网络的作用之外,各级机关还应通过各种形式,如板报、电视、电台、杂志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培养良好的群众监督环境,使群众能够充分行使监督权。

社会监督是指通过人民政权、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其它人民团体对党的组织和党的千部所进行的监督活动。要充分发挥这些群众组织的作用,使各阶层组织能够通过这些团体自觉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3、改革选举程序

“四风”问题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领导干部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对群众的利益漠然处之。其根源在于群众不能直接选举领导干部,干部的提拔往往是上级领导挑选候选人,然后再在党内推选一下,干部的选拔与群众没有直接的联系。大部分群众对选拔上来的直接管辖地的官员根本不了解,甚至不认识。正由于此,干部要得到提拔,只要得到上级领导的推荐和系统内部党员干部的认可就可以。由于选拔不用群众投票,一些干部认为辛辛苦苦为群众办事不如做一些领导看得见的工作,造成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盛行。为了与领导、同事和相关部门搞好关系,很多党员干部运用各种手段,送礼、吃饭必不可少,甚至在迎来送往方面挥霍无度,这样就又产生了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因而,改革现有的选举制度,让群众“一人一票”,让群众有决定官员政治命运的权利,这样才能真正让官员眼睛往下看,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事。

4、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的重要性早已是绝大多数人的共识,良好的制度,可以使人们充分施展才能,为群众多办好事,反之,不合理的制度,却会使坏人横行,甚至使好人变坏人,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要抵制“四风”,加强制度建设是关键。对于执政党而言,建立健全规范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各项制度,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环节。现在党内厉行节约,出台了一系列反对公款消费的条约,又准备出台官员财产公示制度,这一些都是反对“四风”的有效举措,群众无不拍手叫好。为适应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需要,还要继续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新的、相对完整的制度,如党内外监督制度,党政机关廉政制度,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等等,这样,才能从制度上保证党员远离“四风”,防止干部脱离群众,使党的群众路线得到贯彻落实。

 

(作者单位:中共阳江市委党校)